何以笙箫默小说 > 我在大夏窃神权 > 第134章 三封奏折

第134章 三封奏折

    四月初七,早朝日。

    煌煌大日破开夜幕,一重重琉璃瓦庑殿顶熠熠生辉。

    正午门左侧的钟楼敲响五声大钟,百官们顺着汉白玉拱桥,进入正午门中,向着金銮殿而去,不少人都微微侧目还跪着的梅清臣。

    “可惜了。”

    很多人在心中一叹,或许梅清臣昨日不吃那碗饭,今天就能够逼得圣上临朝,但终究是被周家子坏了算计。

    百官们进入金銮殿,今日虽然陛下还没有临朝,但是掌印大太监薛明浩已经提前到了。

    他面白无须,看上去三十来岁,两道法令纹极重,让人看上去十分不好相处。

    等百官都到齐了,掌印大太监才宣布道,“诸位,圣上有旨。”

    百官们按次序站好,躬身拜道,“臣等接旨。”

    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”

    “言部侍郎司马亮,枉顾圣眷,纵容子嗣,阻拦兵驾,延误要事,为祸天京,幸得诛神司总旗周铁衣察其祸根,诛灭其族,使其凶顽,灭于无形,令刑部再审其三族,若有作奸犯科者,流徙八千里,钦此。”

    辉煌的大殿之中,百官们沉默了片刻。

    一位言部侍郎,就这样在昨晚的政斗之中身死族灭,没有一点生息,这就是天京。

    大司民最先开口道,“臣等接旨。”

    他一说话,就代表百官们认可了这个结果,大家纷纷开口。

    掌印大太监这个时候才露出微笑,“今日圣上要听道,诸位如往常一样吧。”

    司民董行书眉头皱起,不是因为圣上不早朝,而是今天掌印大太监薛明浩的话语。

    以前虽然圣上不朝,但都会假托生病,但今天,是装都不装了。

    薛明浩自然不敢随便说这话,说这话肯定是圣上说的,这也意味着昨晚的争斗胜了一局,让圣上坚定迈出最后一步的决心。

    此乃天下之大不幸!

    百官们将折子递到三司手中,然后按照惯例,退出了金銮殿。

    承恩殿中,今日三司没有像往常一样轻松说笑,大家都先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片刻之后,董行书看了看堆积如山的折子,说道,“今日这折子,都如实上奏如何?”

    今天这些折子里,有太多他儒家的手段,他这个大司民反而不好下笔。

    而他也需要拦着另外两人下笔,免得在这个时候被法家,兵家背刺。

    当然,这也是给圣上一个小小的警告,您虽然在这天京如日月凌空,但是这天下还需要百家来治理。

    司律青空规沉吟许久,又看了看折子,说道,“好。”

    右将军尉迟破军也沉吟了良久,若他当日接纳了周铁衣,今日断然会拒绝此事,但现在三司已经隐隐站在一起,他自然不能够再内讧。

    不然在天后和周铁衣双重夹击之下,三司的权柄会急剧缩小。

    昨夜之后,他们三司也不敢再小瞧周铁衣了啊,果然不愧是圣上选出来的过河小卒。

    “就这么办。”

    ······

    圣上听完了道,练完了拳,今天精神抖擞来到了御书房内。

    天后如往常一样,早已经恭候多时。

    圣上笑道,“今日没有什么要紧事吧?”

    天后答道,“要紧事倒是没什么,但三司们好像都病了。”

    “病了?”

    圣上的笑意忽然变冷。

    天后继续说道,“今日的折子,三司都没有批复。”

    圣上呵呵一笑,“看来他们还是不甘心啊,这有病就得治。”

    他毫不在意,就算三司不批复又如何,有自己的贤内助在,批复的结果一样不差,甚至会更好!

    天下人都以为天后是因为圣上宠幸才得到如此大的权柄。

    但是圣上自己知道,当日自己之所以敢兵出落日关,奇袭万里,乃是妻子之良策!

    天后笑道,“一般的折子,我都写了注疏,不过有几本,倒是不好落笔。”

    听到皇后已经做到了自己想的,大夏圣上也不得不在心中感叹,自己的妻子有的时候太完美了,就像自己的另外一面。

    “我倒是要看看有哪几本折子,我的皇后都不敢批复。”

    圣上带着笑意,坐在御座上,天后率先将那几本她没有动的折子拿过来。

    一本是天京卫冷子政请罪的折子,大体上就是说昨日周铁衣请兵制巡山,遭到了阻挡,他没有第一时间带卫兵赶到,实乃玩忽职守之罪。

    圣上冷笑道,“他还知道自己玩忽职守啊。”

    随后朱笔落下,“准。”

    第二本折子,是太子的上书折。

    这本折子什么正事都没有讲,就是细心将自己太子府内这段时间的事情,一条条列出来。

    但言语之中,颇为赞赏太子府官员们处事为人,听上去是为了给自己官员们请功。

    圣上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
    这太子府不就是‘小朝廷’吗,自己儿子这话,就是委婉说大臣们还有用,别大动肝火。

    圣上对此也不恼,第一,他昨天是赢家,不是输家。

    第二,太子列出的事情,说了学部尚书叨扰晚茶,这就是儒家托太子之口服软。

    第三,太子是自己的儿子,是储君,做这种事情是‘仁厚’,也是给自己下的台阶,不做才是心思深沉。

    “他这些年的书倒是没有白读,还算不错。”

    圣上感叹了一句。

    随后想了想,批注道,“功有赏,过有罚,古之明君,皆是如此。”

    他将这折子合上,对司民董行书的怒气已经悄然消了不少。

    第三本折子,这也是学部尚书唐安世上书的,这是一封举荐的折子,说参政赵观山学识渊博,勤勤恳恳,做事谨慎,为人谦恭,实乃国之大才。

    圣上心中冷笑,这是给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啊。

    他当然不想要顺着儒家的想法去做,但是余光又瞟了一眼旁边温柔贤惠的妻子,妻子无声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,就算给她家人请赏的折子,也没有为儒家求情,也没有暗中影响,这是好事。

    所以就算夫妻一体,但也不能不赏。

    古之明君,过有罚,功有赏!

    于是笑道,“朕不是给他儒家面子,是给皇后面子。”

    说罢,他在这折子上落笔朱批,“令赵观山代领天京卫政事,以观后效。”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12440/42057049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