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光宗耀明 > 第68章、奴儿哈赤亲来朝贺

第68章、奴儿哈赤亲来朝贺

    大典进入到顺利筹办的阶段,新任礼部尚书朱国祚干劲十足。

    他的官途实在是太过顺利。

    万历十一年的状元,而后授翰林院修撰,两年前被拔擢为正三品礼部右侍郎品级之前,他只先后有太子洗马、太子谕徳这两个衔。

    两年之后,他又已经是正二品的礼部尚书。

    再又是翰林院出身,如今才虚岁四十二,入阁只有一步之遥了。

    这一切只代表一点:因为曾是皇长子进学时的侍班官,有过太子洗马、太子谕徳这些衔,所以他上去了。

    这也意味着沈一贯失败了。

    败在申时行、王锡爵两人手中?那当然不是,此前的十日无声压抑,沈一贯就已经败了。

    在皇权面前,沈一贯当然败得不冤。

    可他本来明明是一手好牌,而嗣君此前明明不是个强势的主。

    申时行、王锡爵被起复用来平衡内阁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招,他的反应过了。

    要命的是,申时行、王锡爵一到,过去十多天里积压的那么多奏疏,很大规模地集中的批朱发到各衙,处置大体得当。

    其中就包括朱国祚胜过了萧大亨、赢得礼部尚书这个职位的那道吏部会推结果题本。

    官场上,信号和风向比什么都重要。

    离不开刑部尚书职位的萧大亨,转眼还要面对山海关民变一案的处置,那是嗣君发了脾气要三法司彻查的。

    他还不能现在就请辞,那样显得输不起,显得不满嗣君对礼部尚书廷推结果的点选。

    在申时行、王锡爵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后,在京群臣大部分开始冷静了下来,默默地复盘着。

    这样的手腕,好像也不是皇帝的一贯做法。

    或者说,皇帝过去好像没这样的能耐,要不然又怎么会躲在深宫里懒得理政?

    嗣君好像不一般啊,大家都被他过去的印象耽误了。

    最开始有多么“从善如流”、“善政频频”,现在就有多么“心思深沉”、“驭下非凡”。

    沈一贯以这种姿态结束他近三個月的“独相”状态,太多人没想到。

    这样的结果如果只是他个人心态的问题,那只能说他还不够顶级;如果是步步设计的结果,那就太恐怖了。

    也许两者兼有之,也只有大家对嗣君都出现了误判才会形成这样的结果。

    总之……登基大典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了。

    十月初又有一项“善政”传出。

    必不可少的大选秀女,这次也被停了,避免多耗费银两。

    而皇帝自然不可能不大婚,所以这次选二妃立一后,只就近从顺天府选来。

    每次大选秀女,诸省共初选五千人,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着实不少。

    谁能不说这不是善政?

    申时行这个擅长和稀泥的老首辅来了,此前又刚刚闹出一场君臣相忌的风波,哪怕这回选出的大有可能不是出自普通良家,现在结果未定之前也没人说什么“祖制”。

    紫禁城里,刚刚升任司礼监秉笔的王安负责这件事。

    田义他们渐渐年老,王安是要开始锻炼了。

    由他这个嗣君身边的“老人”负责此事,也合适。

    这方面的事在着手,山海关民变的彻查还在进行,这已经成为内阁、兵部、刑部、都察院、大理寺与嗣君之间最紧要的问题。

    事情继续挖下去,内臣不说,蓟辽文武、朝中一些人、民间许多商家,有几个能脱开身?

    朱常洛被请到了内阁,这回是“燕朝”,只有阁臣参加的内阁会议。

    内阁只有三人了。

    “……若群臣都如余阁老一般清廉,大明何愁不治?”

    得知沈一贯接连“认错”之后,余继登的病情迅速恶化,或者说本来就在恶化。

    比原本多活了两个半月,他在十月初四薨逝了,现在头七还没过。

    新任礼部尚书朱国祚又多一个新工作,为前任及顶头上司治丧。

    沈一贯沉默了很多,现在发言最多的倒是王锡爵。

    “蓟辽是边镇,如今这乱象也着实不像话!高淮克扣了贡贸该给的银子,此前也不是没有克扣过。如今为剿孤山堡匪患,高淮之外也有文武擅自加派!”

    朱常洛发了那句感慨,目光却只盯着那边呈回来的消息里一个另外的消息。

    大明建州卫左都督、正二品的龙虎将军奴儿哈赤,奏请亲赴京城朝贺新君登基。

    这事情很正常,今年之前,他已经亲自入京过五回。

    在大明这边,他在文字上被称作奴儿哈赤。如今,建州女真还没有到胆敢向大明暴露野心的阶段。

    他是恭顺的,还一直与大明保持着贡贸。大明收了他送来的土特产,该付给他的银子还扣着不少。高淮那里扣了,其他辽东文武也多有扣着的。

    不能说现在就是全方位的收买大明辽东文武,只能说,他这回过来一是要以恭顺让大明对他放松警惕,另外说不定还想因为恭顺而获得点好处。

    毕竟,建州女真虽已统一了很多女真部族,但过去每个女真部族还都有自己的贡贸堪合,所以努尔哈赤实际掌握着不少贡贸份额。

    但他碰到了朱常洛。

    “……故臣以为,只以边民彪悍、诸人疏于边防,就此结案吧。殿下?”发言总结的却往往是申时行。

    而沈一贯已经做了闷葫芦,好像就等着退休了一样。

    “就此结案?”朱常洛回过神来,但也知道他们大概是什么样的处置意见。

    他思索了一会,缓缓说道:“封贡俺答、汗庭东迁后,北虏及女真部族便以抚赏及边市为主。但女真诸部混战不休,建州女真有坐大之势,再加上鞑靼诸部也时有劫掠,辽东边饷反倒一岁比一岁多。如今辽东文武就敢默许乃至鼓动民变殴杀钦差了,仍旧草草结案,将来是不是敢拥边自重,乃至于勾结外敌了?”

    “殿下,不至于此!”申时行又和稀泥,“北虏诸部,分而治之,乃是多年国策。如今虽是建州女真势大,但素来恭顺,不敢为祸。辽东骄兵悍将是有的,有些文臣持身不正也是有的。但若因此就立即大肆整饬辽东,那就是自毁边防了……”

    申时行说了一大通,无非边患虽然稍稍缓解,但辽东刚刚经历了朝鲜之役,眼下本就还没完全恢复;若是因此大动干戈、大换一批人,不说会不会引起兵变,恐怕新到任的人不熟悉辽东边防,说不定就让鞑虏和女真各部滋长野心,弄出更大的边患来。

    王锡爵哼了一声:“九年里换了八个总兵,谁能震住底下那些骄兵悍将?如今又闹出孤山堡匪患,辽东若要震慑边虏,督抚按总兵官都要选用得人,整饬辽东还是要做的,我的意思也只是不能现在立刻做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说,先以此案定下蓟辽总督、辽东巡抚、辽东巡按和辽东总兵官的人选,而后再令他们依职责整饬辽东边防?”朱常洛确认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是,臣是这个意见。”王锡爵先开口。

    “不可因大案而立即整饬,如此不致立有畏罪兵变等祸。”申时行无奈点头。

    轮到了现在实际的首辅沈一贯,他只缓缓道:“臣附议。”

    “孤知道了。”朱常洛说道,“那就先拿出人选来,孤也要细细思量,再做决断。”

    沈一贯看着他起身离去,作揖恭送。

    看见申时行、王锡爵两人心事不少的样子,他心中冷笑了一番。

    最近这些天,嗣君在他们三人面前一下子又颇有威势,再不藏拙。

    现在他们二人也明白嗣君不是毫无主见之人了,更不是进学少的愚笨样子。

    辽东形势信口说来,对阁臣的建议始终保留意见,想拖过去大事化小是不行的。

    看清了嗣君的本事,自然也就看清了嗣君这么做的用意:沈一贯如今处境,正是“朕”的手腕!

    内阁已是三足鼎立之势,嗣君驱虎吞狼之后,又在驯虎了。

    整饬辽东显然势在必行,王锡爵递得一手好刀,他心中有哪些人选?

    这些人选,是不是跟兵部尚书田乐沟通过?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112530/42211512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