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笙箫默小说 > 大明景泰:朕就是千古仁君 > 第481章 终章:天下无皇,皇在心中(大结局中)

第481章 终章:天下无皇,皇在心中(大结局中)

    都以为承光帝在耍心眼。

    殊不知,承光帝真的想退位了。

    他父亲恐惧于被杀,所以彻底放开了皇权,皇帝彻底变成了傀儡。

    在他父亲死前,跟他进行了一次深层次密谈。

    承光帝坚定信心,急流勇退。

    趁着天下还怀念大明之时,撤掉皇帝制,变成草头王。

    对于官员的劝慰,他一概听不进去。

    “朱家人建立了大明,最终也会为大明而死,这是朱家人的宿命。”

    “时至今日,大明已经不需要皇帝了,不需要朱家了。”

    “到了朱家急流勇退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朱家人做皇帝,从未有一刻偷闲,从未有一刻贪图享受荣华富贵,从未有一刻将私欲放在公事之上。”

    “我朱家自认对得起大明。”

    “当大明不需要朱家的时候,朱家就该功成身退,这是世祖皇帝的祖训!”

    “我不敢有丝毫违拒!”

    “我已经向全世界发表了声明,退位之事,无可避免。”

    “从我之后,大明再无皇帝!”

    承光帝去意已决。

    朝臣这时候才意识到,对皇族逼迫过甚,才造成今天鱼死网破的结果。

    关键朝臣还不能逼他。

    人家连皇位都不要了,还有什么可忌讳的?

    最关键的是,承光帝是主动退位,他会在民间赢得巨大的音浪,会获得超级多的拥趸。

    一旦朝臣对他做出什么事情来,民间就不会放过朝廷。

    关键承光帝忽然退位后,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了。

    哪有心思再去管承光帝啊。

    承光四年,六月初六,承光帝正式退位!

    并向全世界宣布:我愿意将我家族拥有的三座紫禁城,以及皇家园林,无偿捐献给社会,允许全社会进入紫禁城瞻仰历代先皇遗容,而收取的门票,必须用作社会福利所用。

    我家族所有皇企资产,根据世祖皇帝祖训,将无偿捐赠给全社会,以及世祖皇帝留下的所有遗产,将无偿捐赠给全社会。

    我朱家皇族,即日起,不再是皇族,也再无任何皇族特权,将和普通百姓一样,享受百姓拥有的权力,世世代代,将不再享受任何特权!

    这篇声明,被后世成为《文明声明》。

    从那一日开始,大明将彻底迈向一个新的文明世界。

    皇帝制烟消云散。

    皇帝没有了,宗室自然也就没有了,勋贵也不该存在了,骑在老百姓头上的大山,也该搬开了。

    有些不该存在的毒瘤,也该切除了。

    皇帝制忽然被取消。

    那么,新的制度又该何去何从呢?

    谁来继续当这个国家的领头人?

    皇帝制之后,要采取什么新制度呢?

    又该以什么方法纪年呢?

    很多很多事情,都需要重新议定。

    承光帝并没有彻底退出政治舞台,议会之上,他还有一票。

    关于纪年法,民间希望用大明肇始之初来纪念。

    可朝中却认为用黄帝历,这是华夏用了几年前的方法纪年,世界都在通行黄帝历。

    在大明皇帝主动退位之后,世界反而沉默了。

    各国看似联邦,其实还是皇帝制呢。

    一向被称之为保守落后、故步自封的大明,反而这一次走在世界的前列。

    世界排出大明世系:明太祖、明太祖、明仁宗、明宣宗、明代宗、明世祖、明宪宗、明孝宗、明武宗、明睿宗、明英宗、明穆宗、明神宗、明熹宗、明乾宗、明毅宗、明光宗、明显宗、明德宗、明哲宗、明宁宗、明文宗。

    算上承光帝,大明一共传承23帝,国祚412年。

    承光帝死后,庙号是烈宗。

    即便承光帝退位,大明也没有亡国,而是以新形势存在。

    大明向前走,意外引领了世界潮流。

    不管有没有皇帝制,大明这个国号还会继续沿用。

    最终朝廷议定,采用两种纪年法,统一使用黄帝历,国内则用大明历,从洪武元年开始纪年,大明元年,今年皇帝退位,为大明412年,以此类推。

    承光帝退位后,大明要何去何从。

    大明414年,研究出来一个新的权力分配方式,推荐一位大总统,总统所有事务。

    但总统不是皇帝,没有一票否决权。

    也没有那么大的皇权。

    说白了,总统就是个吉祥物,没啥正经权力。

    真正权力在首辅手里。

    随着皇帝制消失,司礼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,司礼监存在的价值,是代替皇权存在的。

    皇帝都消失了,司礼监肯定要淘汰出历史舞台的。

    可太监的安置,可犯了大难了。

    这么多太监都要安置,尤其是权监,根本就难以安置,没人愿意放弃权力,可让太监继续掌权又不现实。

    权力位置就这么几个,正常人还打翻天呢,身体有缺憾的人怎么可能上位?

    这个时候,就嫌弃太监有缺憾了。

    可从古至今,太监乱政的有多少,也没人骂他有缺憾啊。

    也是,太监是依托于皇帝存在的,连皇帝都消失了,太监肯定也没用了。

    可太监肯定不屈就于平凡。

    刚开始改变政治体制,肯定是要适当让步,司礼监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,尚且能找到部门安置。

    可其他太监就抱歉了,一些伺候皇族的太监,还能继续去皇族当大管家,其他的可就没地方安置了。

    朝廷是这样想的,反正执掌司礼监的太监都是老太监,先荣养两年,等人老了、病了,权力就让出来了。

    至于议会中的太监席位,则由宗室和勋贵各自推举一人进入议会。

    这两年朝廷重臣也琢磨明白了,承光帝确实放弃了皇帝,却没有放弃政治。

    大明第一任总统,就从朱家宗室里推举出来的贤王,来担任大明第一任总统。

    朝臣想给承光帝一个终身荣誉总统的称号,却遭到承光帝的拒绝,他认为,朱家退位,就要退得彻底,不该擅自参与朝政。

    当时朝臣还真信了。

    可这几年有点发现了,议会中的席位,承光帝并没有放弃,对于从宗室当中挑选贤王当总统,他也没有拒绝。

    甚至!

    当朝臣往下看的时候,看看宗录司,六教中的魁首,全姓朱!

    再看地方很多官员,也都姓朱!

    如果有心人,再查一查企业家名谱,会发现姓朱的企业家很多,其他姓氏,或多或少都是朱家外戚。

    还有!

    科研场所!

    大批科学家,都姓朱!

    文学家,姓朱!

    生物学家,姓朱!

    朝臣惊异地发现,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太多姓朱的人了!

    而追溯他们的族谱,却都能追溯到共同的祖先,朱祁钰!

    这一刻,所有朝臣才惊异地发现,无声无息之间,大明社会各个阶层,都有姓朱的!都是从宗室中分出去的!

    姓朱的人就像是一张大网,无形当中,网络住整个大明!

    即便皇帝退位了,但朱家人没退!

    即便天下进入所谓的皿煮时代了,而把持着各个机要要害的人,还都姓朱!

    是,一个姓朱的皇帝退下去了!

    却有千千万万个姓朱的皇帝,站起来了!

    最可怕的是,世界也是这样的!

    让朝臣最惊恐的是,全世界,位于上流社会姓朱的人实在太多了!

    哪怕其他姓氏的人,也跟姓朱的有或多或少的联系!

    所谓的社会精英,统统姓朱,或者是姓朱的人!

    全世界都是这样!

    大明皇帝退位了,却有千千万万的朱家人站出来,为朱家挡风遮雨!

    这一刻才知道,承光帝退位,是处心积虑的事情!

    很有可能谋划了一百年!

    不,是二百年!

    甚至更久!

    不然社会上怎么会有这么多姓朱的精英?

    朱家人为什么这么重视教育?

    朱家人为什么对自家人这么狠!

    就在等这一天!

    皇族教育,是世界上最严苛的家族,从世祖皇帝开始,就将自己的儿子踩在泥里,让天下人去踩他们!逼着他们从泥土里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!

    如果长不出来,就当他死了!

    这是皇族的狼姓教育!

    二百六十年过去了!

    朱家人一直奉行这种教育体制,培养出无数条恶狼!

    当天下封无可封的时候,就将这些恶狼放去民间,朝廷不曾给一丝好处,无论封王封爵,都得不到实际好处,让他们自己的打拼,自己去打江山!

    一代代朱家人,失去爵位后,就会被逼着去创业,离开了京师,去全世界各地创业!

    他们从小都受狼姓教育长大的,他们以朱家为荣耀,以皇族为荣耀,而皇族除了荣耀之外,任何物质帮助都不给他们,还给他们规定最高的目标,鼓励他们让他们去做到!

    一批一批朱家人,在这种教育之下成长,没有享受到荣华富贵,反而被踩在泥里,一点点长出来,这样的人永远比普通人更抗压,永远比普通人更知道努力,永远比普通人更知道上进、更知道珍惜……

    那些要被推恩剥离出宗室的,很小的时候,他们就会收到特殊教育,有的去从事科研,有的去从商,有的去从教,有的去从政……

   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。

    当长大后,朝廷推恩令一下,他们就会背上行囊,踏上自己的征途。

    无论他们在征途中倒下,还是负重前行,朝廷都不会管。

    他们会一步一步,创造出自己的事业,继续为朱家增光!

    二百六十年过去了,没有一个朱家人,在这条路上喊苦喊累喊放弃过;没有一个朱家人,在这条路上跌倒后永远倒下;没有一个朱家人,庸庸碌碌的过完这一生。

    因为,那种庸才,在小时候就死了!当他们被踩在泥里,没长出来的,就死了!

    没人会同情他们,没人会怜悯他们。

    连一颗承受失败的心都没有,如何成就大业?如何光宗耀祖!

    每一个生在朱家的孩子,承担朱家荣耀的时候,要承担朱家人该承受的苦难。

    当二百六十年后的今天,才是开花结果的时候。

    各行各业,充斥着海量的朱家人。

    皇帝确实退位了。

    但退的只是皇帝那一脉而已!

    整个世界,朱家人何止百万人?一房一房,一户一户,数之不尽!

    此时此刻,他们虽然没有站在山顶,虽然站在山顶上的那个人下来了,但千千万万的朱家人,却拥在山腰上,想下一个登上顶峰的人,没有朱家人同意,谁也上不去!

    可怕的不是世祖皇帝的阴暗心思。

    而是朱家人,能切切实实地做了二百六十年!

    不是一房一户地做!而是每一房每一户按照世祖皇帝的祖训去做,他们将世祖皇帝奉为天上的太阳,太阳的话,他们都听!

    整整二百六十年时光,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,才浇灌成今天的盛况。

    而朝臣还不知道的一件事是……

    正始八年,正始帝遇害当日。

    孝昌帝登基之前,他在奉先殿跪了整整一夜,他想问问自己的祖宗,谁能救救他呀!

    时代的浪潮冲击得皇帝制,已经摇摇欲坠。

    而愚蠢的天授帝,却将皇权拱手让人。

    他祖父隆熙帝,为夺回皇权,死在路上,父亲正始帝,亦死在路上。

    孝昌帝知道,皇权拿不回来了!

    所以,他在奉先殿跪了整整一夜。

    他忽然想起来,世祖皇帝曾将养心殿地下挖空,到了弘治朝那个地下室已经废弃了,正德朝又用了几年,随着正德帝死后就没人用了。

    那里面会不会有世祖皇帝留下的办法?

    在天明之前,他跑到养心殿地下室,找了很久,却在最里面一个房间里,找到了一个暗格。

    暗格里,放着一个红匣子。

    他打开红匣子,上面是一封信,上面是世祖皇帝的字迹:“吾孙亲启”!

    “朕思来已久,终不放心吾之后人,特写此信待之。”

    “吾孙启信之时,想必已走投无路,且还记得朕这祖先,朕心甚慰。”

    “若朕所料不差,时代浪潮终究会将皇帝制冲垮,吾之后代无论贤明昏庸,终将逃不出皇帝制的束缚。”

    “封建时代,皇帝制是优越。”

    “随着工业革命开启,世界将进入工业时代,工业时代,皇帝制则是桎梏和痛点。”

    “朕料定,吾孙见此信时,必然皇帝制垂危,苦思无策,方会想起朕,亦知天下浪潮是朕是一手推动,自然知道朕有保皇之法。”

    “吾孙当知,任何人都不能和时代浪潮相悖,朕也不能。”

    “皇帝制既然要淘汰,就让他淘汰吧。”

    “皇帝制存在的本质,是皇权,皇权的本质又是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吾孙当知,可不要皇位,却不可轻易放下权力。”

    “朕用至高无上的权力,来形容新时代的皇权吧。”

    “这至高无上的权力,取自财权和人事权,掌握二者,无论吾孙穿不穿龙袍,坐不坐龙椅,你皆是皇帝。”

    “若丢失这两样,你坐在龙椅上,也不是皇帝。”

    “朕紧攥皇权,原因尽在此。”

    “朕不知吾孙可还有皇权,若有,则借皇权转型成政治家族,退居幕后,继续操纵朝局。”

    “若无,便宣布退位,谋取舆论支持,荣耀加身,方可保朱氏宗族享受富贵。”

    “若有皇权,后话不必再看,朕无法教你。”

    “若无皇权,莫要怪罪前人丢掉了皇权,皇权攥住不易,朕深有体会。”

    “朕不知,朕给后世遗留的家产,尚剩几分?”

    “若有,立刻将遗产捐献给社会,博取名声。”

    “若无,则捐献内帑。”

    “吾孙退位后,宫中固定产,如紫禁城等,皆捐赠出去,保朱氏宗族完整。”

    “而在吾孙退位之前,想方设法地攫取钱财,转移资产,进入朱家内库,不入国库,不入内帑。”

    “人事权抓不到,一定要抓住财权。”

    “切记,能源,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,掌握能源,便永远立于不败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其次,军械,掌握军工厂,以便不时之需。”

    “其三,联姻!”

    “与所有政治家族联姻,朱氏退位,必然天加大荣耀于身,民间舆论必然吹捧于吾孙,吾孙借机交好所有政治家族,让朱家退居幕后。”

    “荣誉和财权,可让吾孙再入政坛。”

    “宗室之事,无需伱操心,朕已做妥善安排。”

    “当有一日,全世界所有要害部门的人员,皆姓朱;当天下富豪,皆姓朱;当天下所有教派人员,皆姓朱;当天下各个社会阶层的人,皆姓朱!”

    “那个时候,吾孙退位与否,于大局无害。”

    “吾孙切记,急流勇退,方是智者所为。”

    “朕,景泰朱祁钰,于景泰六十八年,写于此,阅后即焚。”

    信件结束。

    孝昌帝正是受到这封信件的指引,才开始谋划退位,用了近二十年时间,大明皇帝完美退位,完美谢幕!

    而这二十年,是孝昌帝计划的二十年,一切都是按照世祖皇帝的指示来办的……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

    http://www.yetianlian.net/yt96081/42062663.html

    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etianlian.net。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etianlian.net